貓空擁有多元豐富特殊生態景觀及獨特人文資源,成為都會區民眾假日休閒的良好場所,構成極具觀光潛力地點。
另外,同時期南港地區茶農引入包種茶製法,同時開辦講習會,帶動北部地區石碇、坪林、深坑、新店、木柵、景美一帶開始流行包種茶,文山更成為包種茶的代號。1916年張迺妙參加臺灣勸業共進會初製包種茶品評,榮獲日總督特等金牌賞。
1981年起,因休閒農業興起,從貓空地區開始發展的茶藝館大為盛行,帶動貓空的觀光產業。(資料來源:臺北市文山區公所)
另外,木柵及貓空地區亦為目前本市最大之綠竹筍產地。所產綠竹筍供應本市南區及鄰近城市民生所需,木柵農會為提昇筍農栽培管理及採筍技術,於民國78年開始辦理一年一度的綠竹筍生產技術比賽,民國80年起則加入辦理綠竹筍大餐品嚐會。農戶亦生產多樣化蔬菜及花卉供零售或農友自食使用。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寺廟與宗教文化一覽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臺北市文山區公所)
文化活動一覽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指南里土地面積為6.346平方公里約為634公頃,劃設休閒農業區約94.0771公頃,約占總面積14%。

貓空休閒農業區範圍圖
貓空休閒農業區規劃以指南里為範圍,從中規劃適合設置休閒農業區場所,做為主要休閒農業發展之地區,並細部配置其分區規劃,使指南里人文與自然資源能有系統的利用,讓貓空地區產業、歷史與文化重新被重視,同時也保護當地環境生態,進而達成永續經營的理想與目標,期望於社區及公眾共同的努力下,達到以下之規劃目的: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資料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
茶香文化
從日治時期貓空當地即為北部重要的茶區,主要茶種為鐵觀音茶及包種茶。1895年,福建茶師張迺妙從福建安溪引進鐵觀音茶,在木柵樟湖地區進行栽培,經過長期推廣,當地成為臺灣主要的鐵觀音茶產區。為了做出道地的鐵觀音茶,張迺妙老師傅多次返回安溪,與當地茶師切磋技藝,終於習得鐵觀音茶的作法。他也致力於傳承技術給當地鄉親,使木柵鐵觀音茶盛名不墜。另外,同時期南港地區茶農引入包種茶製法,同時開辦講習會,帶動北部地區石碇、坪林、深坑、新店、木柵、景美一帶開始流行包種茶,文山更成為包種茶的代號。1916年張迺妙參加臺灣勸業共進會初製包種茶品評,榮獲日總督特等金牌賞。
1981年起,因休閒農業興起,從貓空地區開始發展的茶藝館大為盛行,帶動貓空的觀光產業。(資料來源:臺北市文山區公所)
農業資源
「鐵觀音茶」為貓空地區主要農特產品之一,亦為國內深具特色之農特產品,廣獲消費者喜愛。主要生產茶種除「鐵觀音茶」外,另有「四季春」、「烏龍茶」及「文山包種茶」。另外,木柵及貓空地區亦為目前本市最大之綠竹筍產地。所產綠竹筍供應本市南區及鄰近城市民生所需,木柵農會為提昇筍農栽培管理及採筍技術,於民國78年開始辦理一年一度的綠竹筍生產技術比賽,民國80年起則加入辦理綠竹筍大餐品嚐會。農戶亦生產多樣化蔬菜及花卉供零售或農友自食使用。
特色作物 | 歷史及特色說明 |
---|---|
茶葉 | 面積110公頃。
|
綠竹筍 | 面積400公頃。
|
花卉、 蔬菜 | 面積46公頃。
|
人文資源
宗教活動
貓空地區宗教氣氛濃厚,為臺灣道教聖地之一,廟宇眾多,以指南宮歷史最為悠久,主祀八仙中的呂洞賓,香火鼎盛。除指南宮外尚有樟山寺、天恩宮及木柵忠順廟等廟宇。寺廟與宗教文化一覽

指南宮
- 建於1891年,主祀八仙中的呂洞賓而得名,除為道教宮殿,亦按「三教合流」的理念,兼祀儒、釋。
- 指南宮全部建築以楠木、青斗石、銅瓦,為主要建材,融合北方宮殿、閩南傳統風格及佛教特色設計建造。全宮共有純陽寶殿、凌霄寶殿、大雄寶殿、大成寶殿及地藏王寶殿五大殿宇,附殿太歲殿、玉皇殿等共計十餘座,均是依山而建,宏偉莊嚴,建築多採堅固石材,並用銅瓦覆蓋,可歷千年。
- 地址: 臺北市文山區萬壽路115號

樟山寺
- 建於1929年
- 樟湖居民上山發現形似觀音菩薩石像便供奉之,寺內主供奉觀世音菩薩。後因屢傳聖蹟且祈福多靈驗,以致信徒與日俱增,陸續修建至今,寺廟外觀樸實沉穩。
- 地址: 臺北市文山區老泉街45巷29號

天恩宮
- 建於1929年
- 主要奉祀彌勒佛,係屬一貫道的道場。
- 外觀為四層樓傳統宮殿式建築,白欄橙瓦紅柱,莊嚴肅穆。
- 地址: 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3段38巷37之2號

木柵忠順廟
- 建於1920年
- 主要奉祀保儀大夫(保儀尊王),為收災降福,懲惡揚善,統領神兵的大神。福建省泉州安溪縣人則視之為茶葉保護神,稱之「尪公」。每年農曆三月巡茶園和四月聖誕遶境為文山區的地方盛事。
- 地址: 臺北市文山區中崙路13號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臺北市文山區公所)
文化活動
貓空地區有因茶葉文化而衍生之冬至迎茶神貓空豐茶祭活動,及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之茶文化推廣活動,另優人神鼓的表演活動也為貓空帶來不同文化特色。文化活動一覽
冬至迎茶神貓空豐茶祭
- 自從清領時期開始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即奉祀「茶郊媽祖」為茶商守護神,2015年首度舉辦「冬至迎茶神 貓空豐茶祭」活動,貓空休閒產業社區發展協會特別恭請茶郊媽祖搭乘貓纜至貓空作客,結合當地茶文化(鐵觀音)特色及感恩祈福封茶活動,向旅客展現文山茶文化之風華,「冬至迎茶神 貓空豐茶祭」逐漸成為貓空商圈的獨特慶典。

冬至迎茶神 貓空豐茶祭1

冬至迎茶神 貓空豐茶祭2
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茶文化推廣活動
- 推廣中心建於1985年。
- 主要係在結合農業、生活、文化與休閒,提供市民知性休閒活動場所,並引導民眾深入瞭解當地茶產業。
- 設有茶葉展示室、茶藝活動中心、視聽教室,透過導覽解說的方式,讓遊客瞭解木柵鐵觀音茶的製造過程、品茗、沖泡及茶葉保存方法,並介紹臺灣特色茶分布,對於想認識茶葉的人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去處。
- 園區種植各種植物包括桂花、茶花、櫻花、青楓等,是很好的植物觀察區,戶外設施則包括示範茶園區、氣象觀測坪、人工降雨沖蝕槽及生態池等。
- 茶推廣中心每年辦理20場茶體驗活動,包含採茶體驗、茶藝教學、茶點製作等;週六、日則有安排志工於現場提供免費導覽解說服務,平日(週二至週五)僅受理團體預約,有需要的團體須兩星期前預約,導覽內容包括茶藝指導、茶園及生態導覽等。
- 地址: 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三段40巷8之2號

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之茶文化推廣活動1

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之茶文化推廣活動2
優人神鼓
-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位於老泉里老坑山上,佔地一千多坪,為全臺唯一的山上露天劇場,可眺望臺北盆地。
- 優人神鼓藝術總監為實踐波蘭劇場大師--果托夫斯基「山林訓練法」所建立的,目的是為了遠離市區的喧囂,讓劇組成員能將擊鼓、靜坐和中國武術能夠合而為一。
- 山上劇場分為兩部分,一為團員們靜修練鼓的木造房,另一部分為開放式舞臺兼練習場,開放自由參觀。
- 因其「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具時代性或社會意義」、「具罕見性」等貢獻,2008年登錄為文化景觀。
- 地址: 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156-1號

優人神鼓1

優人神鼓2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生態資源
自然環境
壺穴地形
- 貓空地區屬二格山系丘陵地帶,為樟山、猴山岳、指南山、圓山等眾山所環繞,地勢陡峭,位於景美溪以南,皆為山坡地。貓空之所以得名,亦與此區特殊的溪床地表風貌有關,其北面的猴山岳自古所產生的溪流自上端流經東側溪谷,在溪床長時間沖刷下,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洞穴,為「壺穴」地形。為該地自然環境特色之一。

貓空壺穴地形1

貓空壺穴地形2
杏花林
- 位於老泉里老泉街,可經由指南路上山往老泉里方向行走,或由木柵木新路二段轉恒光街過恆光橋,沿高速公路旁小路上山,至老泉街不久,經櫻花林便可到達杏花林。
- 為私人農場,由茶農張先生退休後栽植而成。「杏花林」賞花不收門票,舖設石板步道,園內有三千多棵杏花樹,花期可達40天,每年立春正值繽紛花季,有白花、粉紅花色彩繽紛。
- 地理位置良好,風景優美,交通方便,花季假日遊客絡繹不絕。現今園區除了有杏花樹、茶樹、相思樹等樹種與原始林相的生態導覽解說外,還有許多手工藝活動,包含農產加工區、草仔粿DIY、餅乾DIY、鐵觀音茶葉牛軋糖、品茗活動。

杏花林1

杏花林2
動植物資源
植物 | 貓空地區處於臺北市最南端,海拔約300公尺,森林類型大部分屬於副熱帶闊葉林和少部分暖溫帶闊葉林邊緣之生長環境,植物生態相呈現副熱帶雨林生態系的特色,原生植被組成以桑科榕屬與樟科楨楠屬為主。貓空地區大面積生長的樹種主要為樟樹、相思樹、樸樹、大葉楠、菲律賓榕。 但由於貓空地區是大臺北區種茶、飲茶之處,土地利用方式發生變化,茶園、檳榔林大量出現,由於一些茶園被廢棄,呈現出次生林與人工林交織的局面。次生林以白匏仔、山黃麻、血桐、野桐為主;人工林則有相思樹、油桐、桂竹、綠竹、麻竹等。 | |
---|---|---|
昆蟲、動物 | 昆蟲 | 小坑溪有蜻蜓、豆娘、八星虎甲蟲,扁鍬形蟲、螢火蟲 大坑溪溪澗有大琉璃紋鳳蝶、白痣珈蟌。 |
鳥類 | 小坑溪流域有小白鷺、夜鷺、翠鳥。 其他區域有白頭翁、綠繡眼、麻雀、五色鳥、大卷尾、 山紅頭、樹鵲、小彎嘴、灰鶺鴒、紅嘴黑鵯、斑頸鳩、 紅鳩、大冠鷲、白鶺鴒、洋燕、繡眼畫眉、黃頭鷺、竹雞、黑枕藍鶲、家燕、紅尾伯勞、小雨燕、大彎嘴、磯鷸、 褐頭鷦鶯、蒼鷺等。 | |
魚類 | 小坑溪內主要是吳郭魚、溪哥魚;另外有琵琶鼠、和少數鯽魚、鯉魚、竹篙頭等。 | |
兩生類 | 臺北樹蛙、黑眶蟾蜍、盤古蟾蜍,還可見斯文豪氏赤蛙、古氏赤蛙、褐樹蛙等蛙類。 | |
哺乳類 | 哺乳類動物不多,最常見到的是家中的玄鼠、香鼠等鼠類;此外還有蝙蝠,除家蝠外,臺灣小蹄鼻蝠為臺灣特有種。另外有臺灣獼猴及穿山甲鑽洞遺跡。 |
貓空各重要景點所擁有特色動植物資源如下,可做為景點規劃之參考。
樟山寺步道
栽種人工林植物眾多,有蘭嶼烏心石、山櫻花、竹柏、大葉桃花心木、臺灣 肖楠、杜英、土肉桂、赤桉等。採樹種混生栽種,可以避免樹木發生蟲害,讓林相豐富,動植物都有生長空間,使生物呈現多樣化的面貌。
樟樹步道

茶樹

杏花

魯冰花花海

大波斯菊花海
大成殿步道

香楠

大葉楠

山櫻花

油桐
指南宮步道

小白鷺

夜鷺

翠鳥

螢火蟲
樟湖步道

茶樹

蕨類
指南溪

大琉璃紋鳳蝶

白痣珈蟌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貓空休閒農業區
貓空休閒農業區位於臺北市文山區指南里,其名源自區內名勝指南宮,全區包含臺北市著名勝地「貓空」,清光緒年間,福建安溪張氏家族移民來臺,於此山地以種稙茶葉維生,與茶有關的相關知識代代相傳,如種茶、採茶、製茶,今日貓空當地居民生活仍與茶緊密連結,貓空的茶產業成為臺灣珍貴的地方特色產業。區內亦擁有豐富的農業特色、景觀、生態及文化等資源,加上寺廟眾多,特殊的壺穴地形,且具有數條親山步道,成為都會區民眾假日休閒的良好場所,自然與人文資源豐富,構成一處極具觀光潛力地點。指南里土地面積為6.346平方公里約為634公頃,劃設休閒農業區約94.0771公頃,約占總面積14%。

貓空休閒農業區範圍圖
貓空休閒農業區規劃以指南里為範圍,從中規劃適合設置休閒農業區場所,做為主要休閒農業發展之地區,並細部配置其分區規劃,使指南里人文與自然資源能有系統的利用,讓貓空地區產業、歷史與文化重新被重視,同時也保護當地環境生態,進而達成永續經營的理想與目標,期望於社區及公眾共同的努力下,達到以下之規劃目的:
- 全區依資源現況進行分區做有系統之發展
- 在維護山坡地水土保持下做永續發展
- 發展成為都市居民假日慢活休閒的優良場所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區總面積為165公頃,是全台佔地面積最大的動物園。園內包含8個戶外展示區、6個室內展示館、2個教育館區。整個園區被自然次生林地所圍繞,是一處結合自然景觀形成具生態特色之休閒場所。全園最大的特色是展示環境的布置上採用「地理生態展示法」,依照動物原先的生存環境加以布置在新的環境內,使動物脫離鐵籠的束縛,有自由的活動空間,並創造出與動物原生地最接近的生活環境,使動物不必去改變其生活習性,也讓遊客更能了解動物,是一座具有教育、研究、保護及娛樂功能的動物園。
動物園空拍

大貓熊(圓圓)
(資料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